陪翁訓子語:桐城方中通的生平操履与对子弟的期望
《陪翁訓子語》
作者:桐城方中通(陪翁)
文忠公曰:不恥恶衣食,不忘在沟壑。此吾生平之操履也。生于忧患,困勉之幸,凡一切怫郁处,何一非我之钳锤乎。士值乱世,旧家都为窭人。若不痛自惩艾,砥砺学问,依然怙冒骄纵,怠惰燕僻,无所以自立自达,见重于人,徒生感愤,岂有一步可行之理。我遭乱失学,虽不敢暴弃,然以尼山为之父,而弗克负荷其业,惭恧奚有止极,故望汝等为子思耳。贤愚固霄壤,而愿学之志,何可不立。尽除纨袴之习,以贫士安分,以学问为资粮,一艺遊世,自有玉润川辉,光其父祖之日,勉之勉之。
文忠公因遭世变,舍身不二,异类中行,传此绝学。尝云:向上,犹天子也,纲宗,犹政府也。向下,百官百姓也,万事以纲宗为上。而向上於穆,又以纲宗为下,岂非纲宗为此中之秩序约本乎。文忠公以易证三才万物之则,为此中之符,一多相贯,世人出世人,皆莫之或知,此固子孙之责也。吾故谓浮山先生,直接孟子,海内理学,或有知己,而吾乡惟王实中,左藏一,两先生知之深耳。汝辈未能透易,即此四书,即读即讲,而于圣人之精微,亦未穿彻,必须极研深造。思之思之,鬼神通之。庶乎先人之学,可以传之于世。
吾家当此时,贫贱患难,分也,富贵安享,非分也,人情好逸而恶劳,思乐而厌苦。瓮牖桑枢,肘见踵决,非固穷不能。故惟明理学道,畜此身心,以天爵胜人爵而已。然习俗移人,不可不用大过之法,豁然猛省,雕文刻镂,伤农事者也。锦绣纂组,害女红者也。故男子以耕读为业,女子一以纴绩为工。夙兴夜寐,克谨初终,咀嚼菜根,滋味自出,此明善先生之训也。果能不愧不怍,虽贫贱患难何伤。
余与伯氏季氏,析吾君子之学。伯氏论史,季氏博物,余惟象数物理音韵六书之学。不能博闻强记,独从悟入,差可不忘,而于经史词章,又不肯竟释。将合通鉴纲目本末廿一史为一书,以编年为经,以本末本传为纬。遇一事之始,则约本末附注其下。遇一人之始,则约本传附注其下。篇帙浩繁,心神衰惫,恐不能成,向合四世之易而阐之,名曰【周易深浅说】。又复被灾毁稿,勉作诗文,走别路,舒性灵,不过求免庸俗,自達其意而已。自恨枣昏,汨汨半世,累苦向平,笔畊虚度,今老矣,无能为矣,汝曹慎毋蹈我之辙。文学虽居四科之末,然不可不习,故当肆力于诗古文词,兼才学识三者,而后立言命意,始不侔于时。学古各取笔之所近,性之所好,而趋雅避俗,则一也。浮山先生为五地再世,学问不可枚举,倘汝曹愿析其一二,余宜何如舞蹈哉。
易曰:君子以虚受人。书曰:满招损,谦受益。高贡自居,闻见日寡,此吾儒之大病也。汗青阁采吾宙变宇变之说,以敘尤雅。采吾九章皆勾股,勾股出河图,加减乘除出洛书诸论,以人释疑,可以知其虚心矣。向余与子宣,有揭方问答一书,今虽毁稿。而释疑中如岁差历元诸篇,亦存其略,特未全载大六壬阳不备,反觉其说不备耳(原注:详寄素北书)。而其广搜博摘,殊不可及,故聚古今之议论,以征我之议论。取天下之聪明,以生我之聪明,此之谓择善,此之谓好学。
文章以传圣人之道,明事物之理,破天下之惑,救世情之溺,为主。无关乎身心性命、天下国家、文采词致虽有可观,是为才人之文而非学者之文也。周子曰:不知务道德,而第以文辞为能者,艺焉而已。朱子曰:道者文之根本,文者道之枝叶,貫穿经史,所以辩验是非,明此义理,岂特欲使文词不陋而已。杨慈湖曰:文士之言,止可谓之巧言,非文章也。许鲁斋曰:德性中发出,不期文而自文,岂小人笔端所能模仿,初学尚难语此,然必须识见透徹,而后纵横由我,不为人婢妾奴隶也。
文忠公藏书咏:五言排律百有七韵,帝京篇。七言排律百三十有九韵,自序篇。七言排律二百有二韵,皆从古未有者,此如赛宝斗富,不避堆垛层架。而以前后次第出落之章法为贵,间有流动处。以疏其滞重,此乃博学之诗也。无其学、无其才,断不可强为。曾青藜曰:一体苟长,便可颉颃古人。孟襄阳止以五言独擅,遂称王孟。少陵无乐府,未尝以此减价,故当自度所负为何若。可兼则兼,不可兼则专,即一体之中,其类不一。而才之得乎天者又不同,有大才、有高才、有奇才、有美才、有别才、有庸才,各极其致,无不可传。至取法乎古人,则古人之美恶,不可不知也。浮山诗说曰:六朝组练骈丽,别为异体,佳者不数篇,仿之者似乎遒郁,实拙滞耳。河梁十九首之后,其曹阮陶杜乎。昌黎太生割,取其莽苍可也。太白奇放、次山朴直、东野痛快、高岑取黄初之爽徤、王孟取靖节之清远、后而元白,后而宋元,各有所长,日趋纤薄,其能免乎。七言古,若李杜之奔腾,长吉之险激,文昌子初之峻踔,宋元至今,各有陡峭之篇。至于陶鋳庄骚,风驱電卷,犹有待焉。近体,因陈隋之比俪,而初盛以高浑出之,气格正矣。调至中唐,乃称娴雅。刻露取快,则晚唐也。究当互取,宁可執一。杜陵悲凉沈厚,以老作态,是运斤之质也。钱刘皇甫之流利,义山温许之工艳,香山放翁之朴爽,何不可以兼互用之。自然光焰万丈,宁须沾丐残膏,后世尊杜太过者,溲泄亦零陵香矣。不善学古人者,专学古人之疵累,徒好书龙,见真龙,必怖而走,何怪乎!
文不一:曰谕告、曰玺书、曰诏、曰批答、曰册书、日制诰、曰射策、曰对策、曰表、曰露布、曰论谏、曰奏疏、曰议、曰弹文、曰檄、曰书、曰记、曰传、曰序、曰论、曰说解、曰辩、曰原、曰题跋、曰杂著、曰箴、曰铭、曰颂、曰赞、曰七体、曰问对、曰行状、曰谥法、曰谥议、曰碑、曰墓志、曰哀诔、曰祭文,而所以为文者则一也。赋不一:曰古赋、曰俳赋、曰文赋、曰律赋、曰小赋,而所以为赋者则一也。诗不一:风雅颂即亡,一变而为离骚,再变而为西汉五言,三变而为歌行杂体,四变而为沈朱律诗。有建安体、黄初体、正始体、太康体、元嘉体、永明体、齐梁体、南北朝体、唐初体、盛唐体、大历体、长庆体、晚唐体、元祐体、江西宗派、又有选体、栢梁体、玉台体、西昆体、香奁体、宫体。又有古诗,有近体、有绝句、有杂言、有三五七言、有半五六言、有一字至七字、一字至十字(原注:文忠公有此诗)、有两句之歌、有三句之歌、有一句之歌、有口号、有歌行、有乐府、有琴操、有谣、有吟、有词、有引、有咏、有曲、有篇、有唱、有弄、有长调、有短调,而所以为诗者则一也。所以为一者则何也,役人而不役于人则一也。
文忠公有天下名山图三十帧,又仿诸家画三十帧,原本俱藏泰和萧孟昉家。汗青阁有王又逸摹本,正珠亦尝请而摹之。凡画,有名家法家两途,文忠公不惟集諸家之大成,而又集名家法家之大成。斯为奇特,汝辈习此,先学文忠公乾笔皴,是为上上乘。
东坡子叔党跋曰:吾君子岂以书自名哉。特以其至大至刚之气,发于胸中,而应之于手,端乎章甫。若有不可犯之色,是书法亦以出自性灵者为最也,顾于古人用笔之处,不可不学。篆取玉筯,或草篆,得董悠所云歪匾法,始可与周伯琦伯仲。八分取汉,毋取唐,如近日郑汝器所书是也。楷书或钟王取态度,或颜柳欧取骨格,然必骨肉停匀,亲笔所近而习之。草书必从二王入手,临摹诸帖,而后出已之所得。苏黄米蔡,皆学平原,而各成一家。文忠公曰:习至于手忘笔大六壬阳不备,笔忘心,而后书法始造其极,盖亦在乎熟之而已矣。文忠公于晋唐宋书家陪翁訓子語:桐城方中通的生平操履与对子弟的期望,仿之无不酷似,双钩草书,故多迂回转折,而神情露于毫发之间。吾更见公作径尺钟繇楷书,奇绝奇绝。
吕东萊曰:禹不能褒鯀,管蔡不能贬周公,赵盾不能改董狐之书,崔氏不能夺南史之简。公是公非,天下莫移。人亦求为公是而已,何恤不善者之恶也。
程子曰:人多慎于择婿,而忽于择妇。其实婿易见,妇难知,所系甚重,可忽哉。余更谓无识者择富贵,有识者择世德。善择者择其家教之实,不善择者,择其务外之名。
明农先生尝于芜阴垂帘,题曰卜肆尚能言孝弟,医方犹可立君臣。故医卜之学,非止技也,可以济世,可以通天人之故。余少好皇极、易林、太乙、奇门、六壬诸书,文忠公教之曰:此通几也。通几贵乎质测,余然后专志象数。逮后复教之学医,初读内经,语多不解,过庭时,文忠公偶举一二语剖析之,顿令豁然。盖其理至精微,书籍充栋,非一朝一夕可得而徹也。大概有六:曰运气、曰脈理、曰经络、曰病症、曰药性、曰医方,明乎此而后可与言医,至四大家。得李念莪,方可会合。赵氏医貫,得吕晚村。始不偏枯,勿谓古今人不相若也。多读书,则识自生。多临症,则术自出。有识则不为人惑,不为己惑,得术则不为方拘、不为时拘、不狐疑、又不胶执,盖非易事也。汝等有志焉否乎。
吕东萊曰:凡勤学,须是出于本心,不待父母先生督责。造次不忘,寝食在念,然后见功。故授者不能必受者之从违,学者却能会教者之语默。
事之合乎情理者,不必师古。事之不合乎情理者,不可师古。何则,圣人者,中乎情理之节而已。
不透物情,则为人所愚。而透物情者亦为人所愚。何也?能透人之情,而不能透已之情也。不審本末,则为事所蔽,而審本末者亦为事所蔽。何也!能審事之本末而不能審時之本末也。
宋儒尝从夜半观未发气象,而不知未发在已发之中。喜怒哀乐之已发也,是已发也,发而皆中节也。是即未发也,故中者貫乎和之先后也。
周子教程子寻孔颜乐处,世人不知孔颜乐处,即在生于忧患之中。能于忧患中寻乐处,则未有不死于安乐者也。
张子曰:天与人有交胜之理。吾谓天人各半,但勿藉口于天,而不尽分之所当尽。勿藉口于人,而又为分之所不当为。
不辩是非而妄为之;明知是非而私为之;不顾是非而公为之;不过取便一时,及至事后,无益有损,始自悔过,不知非过也,恶也,过可改而恶不可改。故周子曰:有心悖理谓之恶,无心失理谓之过。噫。亦甚危矣夫。
饥梦取,饱梦与。故礼义生于富足,儒者以治生为急,非不安贫也。百人于此,富足者几人乎。如皆以守死善道责之,是抱膝而死者,十人而九矣。故圣人严以教君子,恕以数小人。
昔者友人问于余曰:即曰必有事焉。又曰:行所无事,何也!余应之曰:事所当事,有事而无事矣!故事之当否,不可不審。
阳不从阴,故盛暑而汤自凉。阴必从阳,故膏尽而火始灭。故曰阳统阳阴,不曰阴统阴阳。
邵子曰:火生于无,水生于有。盖水有形,而火无形也。有形者成形而止,无形者遇物而成,是凡物皆其形也。夫火,包乎地外而貫乎地中,尽天地之虚际实际,皆火之所在。水则行乎地上,流乎地中已耳。不见杖人翁五行尊火之说乎?然尊则尊矣,又不可不使之降而为卑,何也!如人非火不生,非火不死,天地之存亡亦然。故降火升水,正所以卑相火而尊君火也,岂火有二哉。正则益,邪则损,是安可不知。
欲通神明之德,必类万物之情,而类万物之情,在明万物之理。理明于此,情类于彼,是犹镜光即明,物来自现,不用丝发测度審量而后知也。故当读书以明理,历事以明理。
贞述公昔以养身、读书、择交、立志八字,训孝节公,至矣。非养身,则书不能读;非读书,则身不能养;非择交,则有损友而无益友,必不能养身读书;非养身读书,则交亦不能择;非立志,则出见纷华而悦,必不能养身读书择交;非养身读书择交,则志亦不能立。四者互成,而以立志为本。孔子曰:志于学,志于道。孟子曰:尚志。汝辈须自省,曾立志否。
(摘钞自【陪古】卷之三 桐城方中通 陪翁著)
作 者 简 介:
方中通,桐城桂林方中一房十五世,檢討公方以智第二子,字位白,號陪翁。終身不仕。以孫霖任懷遠知縣赐贈文林郎。幼隨宦京邸,甲申後父檢討公被雠陷,中通挺身矢殉,有司感其血誠,事得白。生崇禎甲戌十一月初八日,卒康熙戊寅八月初三日。配溧陽陳氏探花大學士名夏女,七子:正(王十鼎)、正琫、正珠、正璠、正琪、正琇、正璆。二女:長適太學生胡正宗臨海知縣如甡子,次適太學生鄧祖庚唐山知縣銓子。卒年六十有五,平生於天人律數音韻六書之學無不研究。著有易經深淺說、數度衍、音韻切衍、篆隸辨從,皆刊行流布。又闡明理學,著心學宗續編、繼善錄,其他詩文凡數十卷。
(摘自《桐城桂林方家谱》)编辑/整理:方友才说明:文中标点符号或有错用,仅作句读方便,原文繁体手录转简体,错译挂漏之处,欢迎方家指正。
文中划线字词浅释:
1.操履:操守、素行,平日所遵守及履行的事。
2.怫郁:忧郁,心情不痛快。
3.钳锤:一钳一锤。比喻严格的训练﹐严厉的教诲。亦比喻禅家的授受点化。
4.窭人:穷苦人。
5.惩艾:惩治过错,警戒将来。
6.怙冒:怙hù,指依仗,凭借。冒,冒失。
7.怠惰:懒惰,不勤奋。
8.燕僻:谓轻慢,老师为讲解深义而作的浅近比喻。
9.暴弃:自暴自弃。
10.尼山:原名尼丘山,孔子父母“祷于尼丘得孔子”。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,后人避孔子讳称为尼山。
11.弗克负荷:不能背东西。负荷,喻承受。
12.惭恧:惭愧。
13.止极:终极,尽头。
14.汝等:你们。
15.霄壤:天和地,天地之间。比喻相去极远大六壬阳不备,差别很大。
16.纨绔[wánkù]:意思是用细绢做的裤子,泛指富家子弟穿的华美衣着;后世称富家子弟。
17.资粮:粮食,泛指钱粮。
18.一艺: “六艺”之一。指经学的一种。
19.纲宗:纲要与宗旨。
20.王实中:资料缺失。
21.左藏一:左锐,字又,号藏一,负经世才,肥逐自甘。
22.庶乎:希望。
23.瓮牖桑枢:牖:窗子;枢:门的转轴。意为用瓮做窗户,草木做门上的转轴。比喻贫穷人家。
24.肘见踵决:见,出现;踵,脚后跟,指鞋后跟;决:裂开。整一整衣襟,胳臂肘露了出来,拔一拔鞋,脚后跟露了出来。形容非常贫穷。
25.纂组:精美的织锦。
26.纴绩:纺织缉麻。
27.夙兴夜寐:夙,早;兴,起来;寐,睡觉。早起晚睡,意为勤奋不懈。
28.不愧不怍:愧、怍:惭愧,羞愧。不感到惭愧。指人光明磊落,心无愧疚。
29.伯氏季氏:伯氏,长兄方中德;季氏,三弟方中履。
30.枣昏:昏聩迟钝。
31.不侔:不相等、不等同。
32.浮山先生:指方以智。
33.文忠公:指方以智。
34.曾青藜:曾灿,原名传灿,字青藜、止山,自号六松老人。江西省宁都县县城人。 “易堂九子”之一,文学家、隐士。
35.孟襄阳:孟浩然,唐代人。本名不详(一说名浩),襄州襄阳(今湖北襄阳)人。字浩然,世称“孟襄阳”,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“王孟”。
36.骈丽:汉语词语,意思是指骈体文,多用偶句,讲求对仗。
37.遒郁:遒,雄健有力。郁,香气浓郁。
38.拙滞:呆板不通达;生硬不顺。
39.庄骚:指战国庄子的《庄子》和屈原《离骚》的总称。
40.疵累:指文字繁复、不简洁之病。
41.正珠:方中德第三子,贡生,以子霖任怀远知县封文林郎,晚年著述甚富。
42.干笔皴:国画的技法,画山石时,勾出轮廓后为显示山石树木的纹理和阴阳面,再用淡干墨用侧笔锋画。
43.端乎章甫:端,古代的一种礼服的。章甫,古代的一种礼帽,意思是“穿着礼服,戴着礼帽”。
44.歪匾法:篆字的一种写法。以草法作篆字﹐不甚整齐﹐故称。
45.周伯琦:字伯温,号玉雪坡真逸,饶州鄱阳人,元代书法家、文学家。
46.郑汝器:郑簠,字汝器,号谷口,江苏上元(今南京)人。名医郑之彦次子,深得家传医学,终学不仕陪翁訓子語:桐城方中通的生平操履与对子弟的期望,从医。清代书法家,雅好文艺,善收藏碑刻,尤喜汉碑。
47.钟王:曹魏重臣钟繇被后人称为“楷书鼻祖”,与“书圣”王羲之并称为“钟王”。
48.颜柳欧:著名唐代楷书家:颜真卿、柳公权、欧阳询。
49.二王:草书二王,王羲之,王献之父子。
50.苏黄米蔡:北宋四大家:苏轼、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。
51.平原:颜真卿,字清臣,号应方,别称颜平原、颜太保。
52.钟繇:曹魏重臣,“楷书鼻祖”。
53.吕东萊:吕祖谦,字伯恭,世称“东莱先生”,南宋儒学家,著名理学家、文学家,东南三贤之一。
54.鯀:夏禹的父亲。
55.管蔡:周武王弟管叔鲜与蔡叔度的并称。
56.周公:西周初期政治家。姓姬名旦,也称叔旦。文王子,武王弟,成王叔。辅武王灭商。
57.赵盾:即赵宣子,嬴姓,时人尊称其赵孟或宣孟。春秋中前期晋国卿大夫,杰出的政治家、战略指挥家。
58.董狐:春秋晋国太史,亦称史狐。
59.崔氏:崔杼。
60.南史:南史氏,直书史实的良史典型
61.程子:程颐,北宋理学大家。
62.明农:方文,字尔止,号嵞山,字尔识。别号淮西山人、明农。江南桐城人。明末诸生,与复社、几社中人交游,以气节自励。入清不仕,游食四方,以卖卜行医或塾课为生。
63.芜阴:长江下游芜湖一带。
64.通几:意指哲学。通,贯通;几,几微。明清之际哲学家方以智的用语。
65.李念莪:中医名著。
66.吕晚村(1629—1683),名留良,字庄生、又名光纶,字用晦,号晚村,别号耻翁、南阳布衣,崇德(今崇福镇)人。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、思想家、医学家,时文批评家。评注《医贯》。
67.不審:不察,未审察。
68.宋儒:宋 代的儒者。一般指 宋 代理学家二 程 、 朱熹 等。
69.周子:指周敦顾夫子,他是二程的老师,是北宋时期的儒学大家。后人称其为周子。
70.程子:北宋时期对理学家程颐,程颢二兄弟的尊称。二人专修儒学,道德修养和学问修养,都有很高的成就,其二程遗书,是其学问的脉传,所以称二程为程子。
71.孔颜:孔子与其弟子颜渊的并称。
72.张子:张载,字子厚,世称横渠先生。思想家、教育家、理学创始人之一。
73.邵雍:字尧夫,北宋著名理学家、数学家、道士、诗人,与周敦颐、张载、程颢、程颐并称“北宋五子”。
74.杖人翁:指方以智。
75.贞述公:中丞公方孔炤,方以智父亲。原名若海,字潜夫,號仁植。万历丙辰进士,官右佥都御史,总理河北山东等处屯田事务等。
76.孝节公:指方以智。
(注释/编辑/整理:方友才)